法显传

法显所作古籍
《法显传》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释法显行传》《佛国记》等,一卷。东晋法显撰,成于义熙十二年(416)。《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这部书是研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法显在弘始二年(400年),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僧人,从长安出发,西渡流沙,到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于义熙八年(412年)归国,前后14年。法显归国后著《佛国记》一书,记录西行见闻。《法显传》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佛游天竺记传》《释法明游天竺记》,是佛教史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记叙了法显与同侣发迹长安,度沙河(又称流沙,指敦煌以西至今新疆若羌县之间的沙漠),逾葱岭(指喀喇昆仑山),历经艰辛而至北天竺,尔后周游西天竺、中天竺、东天竺,最后从海上返回的全部行程及其见闻。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一行五位僧人,从长安出发,过陕西甘肃之间的陇山到干归国,逢夏日雨季,休整约三个月后,前往褥檀国。过养楼山到张掖镇,受到张掖王接待,会合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结为同志,一同在张掖夏坐。夏坐完毕后,前往敦煌停留一个月。法显等五人先行,别过智严等五人,度大沙漠,行17日抵达鄯善国,国王信奉小乘学。在此住一个月,前往乌夷国,国中有僧四千余,信奉小乘。住二月余,向西南进发,35日后,抵达于阗,国中有僧数万,信奉大乘教。再25日抵达子合国,有大乘教僧人千余,法显等在此住15日,入葱岭到于麾国,山行25日到竭叉国,由此西北,度葱岭抵达北天竺小国陀历,有小乘僧人。西南行15日过新头河,道路艰难险阻,汉之张骞甘英未曾到此。度河,抵达乌[cháng]国,小乘佛法盛行。慧景,道整,慧达三人先行,前往那竭国,法显留此坐下。坐夏毕,南下至宿呵多国。东行五日,抵达犍陀卫国,国人多奉小乘学。
佛国记
所记凡三十二国,依次是:乾归、[nòu]檀(上二国在长安敦煌之间,分别是北方十六国中的西秦南凉)、鄯善、焉夷、于阗、子合、于麾、竭叉(上六国在敦煌至葱岭之间,在今新疆境内)、陀历、乌苌、宿呵多、犍陀卫、竺刹尸罗、弗楼沙、那竭、罗夷、跋那、毗荼(上十国是北天竺和西天竺诸国,分别位于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和印度北部一带)、摩头罗、僧伽施、沙[zhī]大、拘萨罗、蓝莫、毗舍离、摩揭提、迦尸拘睒弥、达□、瞻波、多摩梨帝(上十二国是中天竺、东天竺诸国,大部分在今印度境内,个别处于尼泊尔南部)、师子、耶婆提(上二国为归途所经)。其中达□国系作者听闻所见,其余的三十一国均为作者游履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