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

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文化
印度文化发源于恒河,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经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环抱的印度半岛,滋润了印度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印度文明,恒河成为印度的"圣河"。[1]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印度文化体系中能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印度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2]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3]

基本简介

历史地位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