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

珍珠贝目牡蛎科软体动物
牡蛎(学名Ostreidae),又称蚝、蛎黄海蛎子[1],是一类食物链短、生长快、产量高、分布广的贝类物种。[2]牡蛎外部形态繁多,但常具有两壳不等,[jiǎo]合部无齿,有时具有结节状小齿等形状特征。[3]牡蛎科下共有十属,分别是褶牡蛎属、异常牡蛎属、巨牡蛎属、齿缘牡蛎属、脊牡蛎属、侏儒牡蛎属、牡蛎属、掌牡蛎属、囊牡蛎属、爪牡蛎属。[4]
牡蛎的左壳较大,体侧扁,左右对称,具2片外套膜和贝壳,外套膜位于贝壳内面,薄而较透明,其外部形态常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许多牡蛎单纯依靠贝壳的外部形态是很难区分的。[3]
牡蛎是世界性广分布贝类,西太平洋海域是牡蛎的资源集中区域。[5]中国牡蛎养殖范围较广,北到鸭绿江、南至海南岛的沿海地区均可养殖。[2]其肉味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有“海中牛奶”之称。[6]牡蛎是贝类中主要的养殖对象,产量在世界贝类养殖生产中占首位。牡蛎有100多种,中国约有2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已养殖生产的种有:长牡蛎、欧洲牡蛎、美洲牡蛎、食用牡蛎、希腊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等。[3]

历史演变

牡蛎科起源于早侏罗纪(约180百万年前)环北极地区,之后经历4次较大规模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转移和物种更替,最终形成当前的分布状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