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
弥渡县,别名“迷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2]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位于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一25°32′,[3]土地总面积1523.43平方千米。[4]截至2022年末,弥渡全县常住人口25.72万人,[7]县内居住着汉、彝、白、回、佤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1.27%。[2]
弥渡县位于低纬高原,[11]全县由北至南呈狭长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2]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4]弥渡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云南县地,[3]后历经多朝更迭,先后由永昌郡建宁郡管辖,[3]隋朝隶南宁州总管府,[13]唐时属南诏,称勃弄赕,[3]明清时设弥渡市巡检,[13]民国时期建置弥渡县。[3]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置弥渡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4]截至2023年10月,弥渡县下辖6镇2乡,政府驻地位于弥城镇[15]
弥渡县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在县内经济结构中占比最高,第一产业与之相比稍弱,第二产业占比最低。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弥渡县第一产业主要发展以“一棵菜、一头猪”为重点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该县已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二产业则是主要打造省级产业园区。第三产业则是重点打造百亿元级文化旅游支柱产业。[16]2022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7.3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6.4:18.1:45.5,[17]人均生产总值37735元。[7]弥渡是滇西、滇中地区通往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州等州市的交通要塞,[18]境内有国道320线、国道214线等主要交通线路。[2]
弥渡是中国民间花灯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弥渡民歌、花灯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南诏铁柱、弥渡五台大寺等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密祉古镇文盛街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