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禅师

唐代的高僧
无相禅师(648-742)唐代高僧。人称”金和尚“,朝鲜人。住成都净众寺。唐玄宗避乱入蜀时对他极为礼敬。成都令杨翌曾为他募化建净众大慈、宁国等寺。唐玄宗更”敕建大圣慈寺“,赐田千亩,共建96院,为尔后四川最大寺院。并命他为这座大寺院”立规制“。无相的禅法与智诜、处寂不同,据《历代法宝记》中载,其禅法是”无忆、无念、莫妄。无忆是戒,无念是定,莫妄是慧。此三句话即是总持门“声称其禅法直承达摩,而非来自智[shēn]和处寂。[1]

无相行迹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一位韩国僧人“浮海西渡”,来到中国当时的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此人原系新罗国国王金兴光的第三子,因支持妹妹崇佛而在该国郡南寺出家,人称“金和尚”。他到长安之后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将他编籍于禅定寺。住了一段时间,他便四处周游,寻师访道,来到四川资州德纯寺(今四川省资中县宁国寺),想参拜 木棉袈裟的获得者智诜禅师,但智诜已经谢世,由其弟子处寂接任住持。他早就知道金和尚要来,叫僧徒们把寺庙打扫干净。次日,金和尚果然到了,处寂禅师却称病不见。金和尚便在庙门外燃指为灯,以示诚敬,处寂便收他为徒,赐名无相,但资中人仍然喜欢称他为“金和尚”。直到现在,如果有人要问无相禅师,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提起金和尚,上了年纪的人大多知道。
宁国寺,,无相禅师居住地
无相在处寂身边学了两年禅法,之后便到离德纯寺十来里之遥的天谷山石岩下(现名御河沟)苦修“杜多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