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宋

元明之际割据政权之一
韩宋(1355年—1366年),是元朝末期割据政权之一,由农民起义“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在义军将领刘福通等人扶持下所建立的起义军政权,国号为宋,因皇室姓韩,故称“韩宋”,存续12年时间。[1]
元朝末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愈加激化,最终爆发元末农民起义[2]白莲教徒韩山童与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图谋起义,并以红巾为号。不料消息泄露,刘福通等逃往颍州起兵,韩山童则被捕处死。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至亳州,并拥韩林儿称帝,以宋为国号,以龙凤为年号,后设置丞相、平章政事、枢密院事等官职。不久,刘福通杀害杜遵道,独揽大权。后来元军攻陷[]州,韩林儿随刘福通逃往安丰。抵达安丰后,韩宋政权逐步稳定并得以发展,开始分兵北伐至正十七年(1357年),韩宋军队先后攻陷山东河南诸郡,次年五月攻占汴梁,刘福通迎接韩林儿,并以汴梁为都城。随后韩宋军队兵分两路北上进攻元军,虽屡次占领城镇,但很快又被元军攻陷。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军攻陷汴梁,韩宋政权再次逃回安丰。同时在外征战将领陆续兵败被杀,韩宋势力大减。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浙江义军首领张士诚派部将吕珍袭击安丰,杀害刘福通,韩宋自此衰落。[1]韩林儿被前来救援的左副元帅朱元璋救至滁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韩林儿在回应天的路上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至此韩宋政权覆灭。[1][3]
至正十八年(1358年),韩宋疆域包括东平济宁、东昌、益都广平、顺德、济南汴梁、辽、潞、冀宁、完州、上都、辽阳,以及大同、兴和等塞外诸郡,远至高丽[1]韩宋政治建设大多模仿元制,中央机构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4]在管军机构上有统军元帅府、管军总管府、管军万户府等机构。[5]韩宋政权铸有“龙凤通宝”铜钱[6]相关文物有“龙凤”款官印[7]和“龙凤通宝”钱。[6]

国名

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韩林儿迎至亳州,并拥立韩林儿称帝,以宋为国号。因皇室姓韩,故也称作韩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