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通

元末民变领袖
刘福通(1321年—1366年[a]),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
元朝末年,刘福通成为韩山童最早的一批信徒,鼓吹“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信徒推翻元朝统治。[1]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和韩山童聚众三千人准备起事,消息泄露被元兵包围,韩山童被捕身死。刘福通突围后重整队伍,提前发动起义攻占[yǐng]州城,被百姓称为“红巾军”。不久,义军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迅速攻占了河南安徽的十几个州县。[2]次年二月,刘福通攻克滑州和浚州,进而又攻占开州(今河南濮阳)。[3]元廷派遣将领也先帖木儿卫王宽彻哥率军十余万人前往镇压,屡败义军。[4]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在亳州(今安徽)建立宋政权。[5]至正十七年(1357年)夏天,刘福通派遣义军三路北伐,首次进攻汴梁失败。[6]不久,义军攻占大名、卫辉(今河南汲县)两地,形成对汴梁的包围。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攻占汴梁,并以此为都城迎接韩林儿。[7]第二年五月,元朝将领察罕帖木儿率军南下攻打汴梁;八月,元军攻破汴梁,红巾军惨败,宋政权已名存实亡。[8]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1]刘福通顽强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救援,救出韩林儿和刘福通,将两人安置于滁州[7]至正二十六(1366年)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时廖永忠将他们沉入水中溺死;另有说法认为,刘福通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的部将吕珍攻破安丰城时战死[a][2][9][1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评价刘福通忠诚且勇敢,为国而死,值得学习。[11]明史学者刘重日评价刘福通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的红巾军首先发难,树起了反抗元朝血腥统治的大旗,为推翻元朝及后来明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