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6]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颐和园路5号。[7]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原址“清华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8] 畅春园整个园区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3]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建成。[9][8][10]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11]设园门五座,分别为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等。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等。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 逸斋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8]畅春园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5] 如今,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达资源中学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11]1981年,畅春园恩佑寺及恩 慕寺山门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11]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包括畅春园。[1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