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

万寿山、颐和园等皇家苑囿合称
“三山五园”是对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7]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西山脚下由山脉向平原过渡的区域。[3]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指畅春园、静明园、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8]“三山五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10]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建设和世界造园的最高水平。[11]
“三山五园”作为皇家行宫与园林,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辽金时期,建设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期。[11]香山、玉泉山,在辽金时已名扬天下,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后,才形成“三山”的称谓。[8]“五园”中出现最早是畅春园,[8]于1684年在康熙皇帝的命令下开始修建,后于1687年竣工。从此,畅春园成为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也由此开辟了清朝皇帝园居理政的先河。[12][13]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圆明园[14]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静宜园[15]十年至十二年(1745年-1747年)建成长春园。[16]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17]后又将熙春园和春熙院划归圆明园,合并号称“圆明五园”。[13][18]至此,“三山五园”工程基本完成。[17]
三山五园建成之后,清朝几代帝王的主要生活都从帝都中心紫禁城迁移到了西郊“五园”,许多重大政治决策谋划和议定在此完成。[17][13]2020年,北京海淀三山五园获批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单位[2]为系统保护三山五园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海淀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要将三山五园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并使其成为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19][20]

名称由来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