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彦

何宗彦
何宗彦(1559-1624)字君美,一字若善,号昆柱。江西金溪东漕(今琅琚镇上东漕)人,客居随州万历朝随州籍进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勤谏宰相,爵从一品少师兼太子太师,官吏部尚书,职建极殿大学士。卒于任上,追赠一品太傅,谥文毅,奉旨建祠。明熹宗皇帝亲赐声驰皇阁,上东漕至今依然保留有受赐或受赠的卿相里、紫阁名家、龙光、科第、五桥同秀等牌坊或牌匾。[1]

人物生平

何宗彦出生书香门第之家,青少年时在家乡上东漕附近的曹洞宗疏山寺复性堂书院求学。复性堂书院创办人是与疏山渊源很深的疏口村人吴悌(1502-1568),字思诚,号疏山,人称疏山先生,谥文庄。何宗彦在17岁时随父何思泉(字其大)客居随州(今湖北随县),遂占随州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任官詹事(为太子讲读官员)。
万历四十二年(1604)迁礼部右侍郎,署部事(代理礼部尚书)。历时十五年之久的立储之争于本年已经有了结果。廷臣力争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确定为太子。在众大臣的请求下,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朱常[xún]不得不搬往封地的河南洛阳。但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万历皇帝不听,后以在全国拨四十万顷的田粮收入归朱常洵而终结。太子生母王贵妃亡故,万历皇帝把她当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彦又上疏为王贵妃力争。“梃击案”爆发后,何宗彦又上疏说:“天下怀疑陛下薄待太子已经很久了。太子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建议改善太子待遇,没有得到批准。
没过多久,何宗彦被转为左侍郎,继续代理礼部事务。何宗彦代理礼部尚书六年,为官清廉,治事井井有条,遇事能以大局为重,多次直言进谏,在廷臣中声望日高。四十四年冬,皇宫隆德殿发生火灾,何宗彦又向皇帝提出通下情、修废政、补缺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