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系统命名法

1950年提出的命名法
R-S系统命名法最初是由R、S、Cahn(伦敦化学会),c.k.Ingold(伦敦大学学院)和V.Prelog(苏黎世,瑞士联邦工学院)于1950年提出,1970年被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所采用的。
R-S系统命名法 R-S系统具体命名法如下:当连接到中心碳原子上的a、b、c、d是不同基团时,分子是手性的。假设分子中四个取代基按CIP顺序规则以a>b>c>d顺序排列,如果将最小d基团置于离观察者最远的位置,按a-b-c的先后顺序观察其他三个基团,观察到a→b→c是顺时针方向,则这个碳中心的构型被定义为R(拉丁文rectus);否则就认定为S(拉丁文sinister)。如果将R-S系统命名比喻为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就很形象,也就容易理解了。以这个规则来观察乳酸、丙氨酸甘油醛,不难看出它们的绝对构型可认定如下:D型的甘油醛和乳酸为R构型,天然的氨基酸如丙氨酸则是S构型。

不对称性因素

除上述中心手性外,还有另一种不对称性因素称为轴手性(axial chirality)。以联萘酚为例,它是有空间位阻的联芳基类化合物,其手性是由于连接两个芳基的C—C单键(C1-C1')的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只要其位阻足够大,就可能以两种形态存在,称为阻转异构体(atropisomer)。这类结构可以看做是中心手性的延伸。沿着C1-C1'轴方向看,比较靠近观察者的碳中心C1上的两边的基团在优先顺序中排在头两位:另—端C1’的两边基团排在第3位和第4位。应指出的是,从C-C轴哪一端观察结果都是一样的。如图所示,从C1-C1’轴方向或从C1’-C1轴方向来观察,按中心手性体系的相似规则来认定,得到一致的结论。
因此,在本例中14具有R构型。由于C—C轴的旋转受阻而产生的手性化合物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