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县志

成书于明万历七年的古籍
即墨县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即墨固有的悠久历史和地理环境来反映地方特色;从诸多新生事物的兴起发展来反映地方特色。如《商业》篇中突出了服装批发市场这一新生事物对即墨的影响;从突出本地的优势来反映地方特色。如特设《土特名产》篇与《文物古迹》篇。在《土特名产》篇中,重点记述了即墨的老酒与即墨镶边这两种反映即墨古老文化的传统工艺。从各类事物的共性中突出个性来反映地方特色。

基本介绍

即墨历史上曾多次修志,第一部成于明万历七年(1579)。清代三次修志,两次成书刊行。民国期间两次修志均未成。1958年重修仅成草稿。新编《即墨县志》修于1982年,1988年志书初稿完成,此后对志稿进行反复修改和加工,至1991年出版。全书除序言、凡例、即墨要览、大事记和附录外,设:建置、自然环境、居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渔业、水利、工业、乡镇工业、电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业、土特名产、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党派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文化、文物古迹、教育、科技、体育、医药卫生、风俗·宗教、方言、人物、杂记专志35篇。其断限时间上自1840年,为彰明因果源流,个别篇章适当上溯;下断至1987年。1989年10月,县志送审稿写成后,恰逢即墨撤县改市,故将1988年至1989年的有关资料附录于后。
从篇目设置上来反映地方特色。如将“电业”从《工业》篇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篇,将《文物古迹》篇从文化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篇,并在全书最后特设《杂记》篇,以收录有代表性的存史资料、考证、辨误、轶闻传说、诗文选辑等。
即墨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青岛崂山,北与莱西县毗连,西与胶州市平度县为邻,东北衔接莱阳市,面积1780平方千米,纵距36千米,横长76千米;内辖10个镇、20个乡,1033个行政村。即墨历史悠久,人类活动的足迹至少可以上溯到4000年以前。秦统一中国后,即墨始定为县,属齐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墨县属胶州专区,后几经变更,于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即墨东濒黄海,属沿海暖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降水量750.4毫米,相对湿度69%,日照时数2726.4小时。其东半部,海碧山翠,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83千米,港湾岛屿罗布,浅海滩涂广阔,素擅“鱼盐之利”;西半部,属胶东莱平原,平畴无际,土壤肥沃,河流环绕交汇,富产五谷。1987年,全县人口为1000481人,以汉族人口居多,约占总人口的99.91%,其他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傣族锡伯族怒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