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

通行于今四川和重庆境内的汉语西南官话方言
四川话又叫四川官话,是汉语方言西南官话的一种次方言,主要通行于今四川省重庆市以及川渝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是中国境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次方言之一。截至2020年,四川话的使用人数已达一亿以上。[1][6][4]
先秦时期的巴蜀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此其境内的巴国蜀国使用的也是少数民族语言。[5]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后九年),秦国派兵攻灭巴国和蜀国,此后巴蜀地区的语言开始融入华夏语言,逐渐形成古蜀方言。[5][7]至中古时期,随着北方移民的不断涌入,巴蜀方言进一步向北方汉语靠拢。而当今人们所使用的四川话,则主要是元明清时期两次大移民的结果。[1][5][8]形成于明清的四川话此后又经过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以及解放后推广普通话等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向北方官话靠拢,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格局。[1]
四川话作为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根据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其主要包括西南官话的川黔片成渝小片和西蜀片。[9][10]在语言特点上,n、l不分是四川话语音的一个显著特点,其声调的第3声是降调,第4声是降升调,刚好跟普通话相反。[2][11]在语法上,其大量使用重叠式进行构词,虚词的功能和意义也比普通话更加丰富。[2][12]词汇方面,四川话的基本词汇虽然与北方官话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但也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叠词以及“儿”“子”词缀的大量使用,使得四川话拥有一种天然的诙谐幽默感。而这种诙谐幽默的特质,也使四川话在影视剧中得以被大量应用。[13][14]但作为巴蜀文化重要载体的四川话,在普通话推广几十年后的今天也遭遇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式微,对于四川话的传承与保护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5][16][17]

名称界定

四川话通常是指通行于今四川、重庆等地的汉语西南官话的次方言,又称“四川官话”,其典型代表为成都话。[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