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以巴蜀地区为依托的区域性文化
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具有从古及今的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区域性文化。[1]
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yòu],肇于人皇”的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晚期由文化积累到文明诞生的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明时代。在4500年前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标志着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衍变出了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国文化。成都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和新都马家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氏的存在,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存在于考古发现的这一文化土壤之上。秦汉时期,巴蜀以“水利殖国”为特征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到汉唐时期一直保持着“天府之国,秀冠华夏”的记录,直到宋代,天府农业文明尚达于鼎盛。[1]
巴蜀文化是一个善于容纳和集结的开放性体系,“禹兴于西羌”,夏禹文化兴于西蜀而流播于中原及至东部吴越三星堆文化一二期出土的铜牌饰与二里头夏文化相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玉琮、牙璋与东方的良渚文化相似,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其尊、[xié]等酒器和食器则和中原殷墟是一致的,这说明巴蜀文化在自己地方性特色的基础上,吸纳其他区域性文化并与之交流。巴蜀文化地处崇山峻岭屏闭的盆地,使之易于形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同时,盆地又使巴蜀文化易于成为南北文化特征交汇和集结的文化复合体。[1]

详细介绍

所谓巴蜀文化,即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合称,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