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

明末清初的画家
王时敏(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2][3]王时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位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3]
王时敏家境丰硕,幼年时,得到董其昌的指教。[3]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时敏举进士[2]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时敏以祖荫任尚宝司丞,天启四年(1624)升为尚宝卿,官至太常寺少卿[1]崇祯十三年(1640),王时敏辞官回乡。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入太仓,王时敏与吴伟业率众迎降,不再出仕。康熙十九年(1680)去世。[1]
王时敏擅山水,主张艺术应施法古人。[3]早年遵照董其昌及南宗各家的艺术风格,形态上比较细腻清秀;到了中期,他开始脱离董其昌的笔意,醉心于对黄公望的学习,个人风格开始逐步形成;[4][1]晚期,其绘画融众家之长于一炉,以黄公望为宗,上溯董源巨然等南宗诸家,笔墨苍劲浑厚,风格沉稳雄坚。[4][1]存世代表作有《仿古山水图册》《仙山楼阁图》《南山积翠图》等。[1]
王时敏的笔墨特征及师古而形成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后辈,即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王鉴评为:“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唯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独大痴一派,吾娄烟客奉常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1][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