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男,字骏公,号梅村,世称吴梅村,别署鹿樵、灌隐主人等,江苏太仓人,祖籍江苏昆山,明末清初著名诗人,[2][3]娄东诗派开创者,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1]
吴伟业家境平凡,但世以科第儒术显名三吴,自幼启蒙于私塾[8][2]后受复社领袖张溥赏识,专研古籍。[2]明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获会试第一名,后获殿试第二名。面对旁人作弊质疑,崇祯帝亲阅考卷,给予“正大博雅,足式诡靡”的批语。[5]之后,吴伟业被任为翰林院编修,皇帝赐宅邸,令其完婚,并在明伦堂行合卺礼。[2]明崇祯八年,大学士温体仁被罢免,张至发执政,却赞温体仁忠诚正直。吴伟业则直言温体仁阴险浅薄,建议改变其作风。吴伟业的直言在朝廷引起震动。[2]
明崇祯九年(1636年),吴伟业被任命为湖广乡试的主考官。[2]次年,担任了东宫讲读官。[5][2]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随后又晋升为中允谕德[2]明朝末年,因见国势衰微,他辞官归隐。后迫于清朝压力和母亲劝勉,吴伟业接受清朝征召,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吴伟业在陈之遴的推荐下升任国子监祭酒[a][5]但未进入内阁,而陈之遴自己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服于清朝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痛苦,他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哀愁。[5]同年底,吴伟业的母亲去世,他以守丧为由返乡,再也没有出来做官,而是筑“梅村”并广游山水,创作了大量山水诗[4][5][2]晚年因“江南奏销案”几近破产,[2]深感政治失节之痛。[2]清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72年1月23日),吴伟业病逝,享年63岁,被葬于苏州玄墓山,墓碑题为“诗人吴梅村墓”。[4]
吴伟业著述甚多,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3]此外还有诗文集《梅村集》《梅村诗余》等。[1]吴伟业以其诗歌作品闻名于世,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包括160首古诗,长篇叙事诗约有20余篇,[5]代表作有《临江参军》《琵琶行》《松山哀》《圆圆曲》《捉船行》《临顿儿》等。[2]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有“诗史”之称,其中《圆圆曲》更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巅峰之作,其中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传唱至今。[3]吴伟业的诗风多变,早年清丽,中年则因历经丧乱而转为凄楚苍凉。他发展了古代七言歌行的体裁,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被世人称为“梅村体”,以娄东诗派领袖人物之身份影响清代诗风。康熙帝曾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对吴伟业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9]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