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陈干(1881—1927),字明侯,山东省昌邑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入湖北陆军学堂,1905年赴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受孙中山派遣,回到东北开展反清革命。1907年回到昌邑,宣传革命。1908年与商震景定成等人赴青岛,创办新式学堂震旦公学,并注意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校外群众中,发展革命组织,为武装起义做准备。同年,陈干与刘冠三于洪起等人发起成立山东保矿会,反对德国侵占山东矿权,力争民族权益。此后,陈干为革命事业奔波于日本和中国东北。在长春组织山东同乡会,为革命积蓄力量。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干认为山东革命应集中力量由津浦铁路北伐策取济南,便至南京,获得支持。1912年被黄兴任命为山东民军统领,一路攻打清军,光复徐州。1913年任陆军部咨议,晋升为陆军中将。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奉命赴胶东调查民间损失。1916年任山东省政务厅厅长。1921年任广东非常大总统咨议。1922年被各界推举为中日谈判代表,为收回青岛进行艰苦的谈判斗争。后任鲁案协定善后委员会委员、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1923年奉命办理接收威海事宜。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1927年8月18日在南京桂系军阀杀害,终年46岁。生平著有《倥偬集》、《欧战拾遗》、《鲁案》、《威案》等。[1]
1986年经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批准,由国家拨专款重新修建了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的陈干先生墓园。

投笔从戎

陈干(1881—1927),字明侯,山东省昌邑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81年,陈干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市。尽管少年时便胸怀大志,可因家境贫寒,他却不得不放弃就学的想法,14岁便开始学织绸,16岁又去到东北学习纺丝,倍遭艰险。1899年,陈干重新回到家乡昌邑,经昌邑县令胡师孝推荐,终于如愿以偿到凤鸣书院学习。
期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噩耗传来,眼看国家处于危亡时刻,一心救国的陈干再也不能安心读书、坐视国耻。在1902年5月,他便愤然投笔从戎,到达北京,加入毅军,希望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