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菌

经革兰氏染色后染成蓝色的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是指经革兰氏染色的化学方法后染成蓝色的细菌,包括球菌或杆菌,其胞壁构造比较简单,主要由粘肽和磷壁酸组成,无外膜和脂多糖[1][2]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对人类作用很强的毒素,[3]例如,革兰阳性杆菌可导致炭疽白喉李斯特菌病等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可导致肠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感染。[2]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抗生素可对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作用。[4]

简介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1884年革兰氏染色法被发明,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基本特征,细菌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G阳性(G)和G阴性(G)。前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后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