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Bacillus diphtheria[3],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4],属于乙类传染病[6]
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灰白色假膜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4]。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尘埃以及染菌的手巾、食具、玩具、书报等传播[2]。患者和带菌者是该病的唯一传染源,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7]。白喉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的鼻咽部白喉假膜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定诊断[4]。该病以病原治疗为关键,需同时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主要药物有马血清制剂、青霉素G等。该病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在应用抗毒素及抗生素治疗后,白喉的预后明显改善,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7]
世界各地均有白喉报道,以散发为主。实施计划免疫后儿童发病数明显下降,发病年龄向后推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该病流行[4]。曾经白喉发病率及病死率(约10%)均很高。在进行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部分实施计划免疫的地区已多年无病例发生,中国已多年未见白喉病例报道[7]

病因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