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孤儿

在1960年至1963年间发生的大量弃婴事件
上海孤儿,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及其后一段时期(一般指1960年至1963年间)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由于档案材料的缺失,具体人数已无从得考,但是根据有限的材料来推断,总人数当在万人以上。
这批孤儿的养父母大部分均已去世,使得他们掀起了大规模的寻亲浪潮,也出现了描写他们生活的文学作品。

基本介绍

1960年前后,由于受全国性饥荒所困,一大批江苏浙江孤儿被无奈的父母遗弃于上海,随后又被转送到陕西河北河南辽宁山东、江苏苏北以乃至内蒙古等20个省份。据保守估计,其人数至少有五万之巨。
当时南方水灾严重,导致人多地少的江南水乡一带外流人口陡增,多数流落在上海一带乞讨糊口。尽管他们在繁华的大都市乞讨,但也无法养活嗷嗷待哺的婴幼儿。因此,只得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遗弃在码头、车站或商店等人口流动频繁的地段,期望好心人来收养,给自己的孩子一条活路。当时还流传一句话:“送到上海就能吃饱饭了。”1960年5至6月,中央曾连续发出关于京津沪等城市粮食供应告急的文件,而6月6日发出《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中称,北京存粮为7天,天津也仅10天,上海已无存粮。显示了当时的严峻形势。另据《上海民政志》记载,上海社会福利机构在1958年共收容婴幼儿1770人入院,其中弃婴占98%。1959年收婴3525人。1960年1至3月,共有弃婴5277人入院,最多的一天收容109人。1960年年收容量创历史最高记录。由于城市粮食匮乏,在国家民政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这些弃婴开始被火车搭载,转送到全国各地,由情况尚好的地区的人家收养。最早在1947年,河南省就开始陆续接受来自南方的孤儿。据当时温州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李根程透露,从1957年到1960年底,仅她参与护送了的就达11批,一共670多名,主要是到河南洛阳三门峡偃师三地。以后,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找到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希望他帮助一些奶粉。但乌兰夫在请示总理周恩来后,决定让内蒙牧区接收一批。1960年为止,接收近2000名,内蒙也到了能承受的极限,当地还出现了牧民杀婴事件。同时,所有运载着孤儿们的火车、汽车沿着由南向北的道路一路转送,将孤儿们分别安置收养,凡是所到之处,几乎走一路,安置一路,跑遍大江南北。路途中究竟留下了多少孩子抛别家乡的哭声,事后人们估算的一个保守数字,是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