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

香港法定流通货币
港元(Hong Kong Dollar),或称港币,于1846年首次发行,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货币[1][4]。现行流通的港元纸币面额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3][8][7]
1846年,香港第一家发钞银行法国东藩汇理银行发行了首批面额为5元的纸币,共5.6万元[9][4]。1864年,香港发行首批硬币,由英国伦敦皇家造币厂铸造了面额为1元、1仙(分)和1毫硬币[9][10]。1935年,香港政府发行首批政府纸币[4]。1975年,香港政府首次发行面额为1000元的纪念金币[10]。2018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3家发钞银行推出2018系列新钞,并首次统一相同面额钞票背面的设计主题[4]
港元的发行和货币政策实施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管[11]。港元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以“元”为主币单位,“毫”为辅币单位[5]。20元及以上纸币由香港3家发钞银行发行,10元纸币和各种硬币由香港政府发行,发钞银行发行的纸币都由香港印钞有限公司(香港印钞)在香港印制[3][8][7]。1983年,香港建立了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1美元=7.80港元[12][13]。港元升值与贬值是有利有弊的,对香港的宏观经济、股市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影响[14][15][16][17]。截至2022年底流通的港元纸币总值为6056亿港元,硬币总值为129亿港元[18]

历史起源与发展

港元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