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恩格尔

德国统计学家
恩斯特·恩格尔(1821年3月26日-1896年12月8日),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社会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任萨克逊王国统计局局长和普鲁士王国统计局局长,具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统计理论知识。恩格尔在统计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三阶段的统计方法。他在英、法、德和比利时等国的工人家庭调查资料分析中发现,一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愈低,其食品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就愈高;反之,其比例就愈低。[1][2]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规律,恩格尔系数等于(食品支出总额收入)× 100%。
恩格尔在整理统计资料、刊印政府历史资料、统计年鉴与统计研究等刊物,以及改革和普及政府统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他的主要著作有《统计学是独立的科学和方法》《比利时工人家庭的生活费》等,特别是后一篇著作有很大影响。恩格尔因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而闻名。[3][4][5]

人物介绍

恩格尔,生于德累斯顿德国统计学家,因恩格尔定律闻名于世。他早年与法国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普莱(Frédéric Le Play)交往甚密,勒普莱对家庭问题很感兴趣,这使恩格尔开展了对家庭的调查。这些调查所搜集到的开支数据使恩格尔确信,在家庭的收入与该户分配于食物和其他项目的支出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这是经济学中最早确立的定量函数关系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发现,收入较高的家庭用于食物的支出一般多于较穷的家庭,但食物开支在总预算中所占比重一般同收入成反比。从这一经验性规律出发,他进一步推断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而言,农业将萎缩(恩格尔,1857年)。1860-1882年恩格尔在柏林任普鲁士统计局局长期间,以普鲁士统计局的名义为发展和加强官方统计学做了大量工作。他因反对俾斯麦Bismarck)的保护主义政策而辞职。在研究工作中,他从成本方面特别研究了人类生活的价值。他还调查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他对官方统计学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德国,1885年他参与创立了国际统计学会。他于1896年在拉德博伊尔去世。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