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

原子内部的构成情况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若干个电子构成,原子内部的这种构成情况称为原子结构(英语:atomic structure)。原子核又由若干数目的质子中子和其他粒子构成。[2][1][13]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则不带电荷。原子核所带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14]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5]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1766-1844)提出了原子学说以及世界上第一个有关原子的理论模型。[11][16]但道尔顿原子学说没有说明原子和分子的区别,也未能阐释原子的具体组成和结构。[17][18]20世纪初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子结构模型包括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Plum pudding model,1901年)、长冈半太郎土星模型(Nagaoka Hantaro,1903年)、卢瑟福的有核模型(Rutherford model,1909年)、尼尔斯·玻尔原子模型(Niels Henrik David Bohr model,1913)和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电子云模型。[19]原子有核结构的发现宣告了原子核物理学的诞生。[20]玻尔在核式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量子化概念应用于原子系统加速了量子论的发展,而薛定谔电子云模型是原子模型的量子力学描述。[12][5][21]

相关概念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子数相等,故原子呈电中性。[2][2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形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3][24]

亚原子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