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西洋参(拉丁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 L.),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又名花旗参[4]清代儒医汪昂著《补图本草备要》(1694年)中首次将西洋参收载入医药文献。[5]西洋参喜阴,不喜强光照射;最适生长温度20~25℃,较耐寒,能耐-20℃以下的低温;对土壤要求较严格,以森林灰棕壤、有团粒结构、富含腐殖质、pH5.3~6.5、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为宜。[1]原产北美洲,后被中国引种,目前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北京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市均有引种栽培。[3]
肉质根,呈纺锤形或是分歧状。[4]根茎短,呈圆柱形,有纵条纹,或略具棱,茎基部具薄而常枯萎的鳞片,全体无毛。[4]掌状复叶,小叶片5片,稀7片,膜质,薄,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尖,最下两小叶最小。[4]形花序单个顶生;花梗细短;花瓣5枚,覆瓦状排列,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枚,雌蕊1枚,花柱2枚。[4]核果浆果,扁圆形,鲜红色。[4]种子呈扁平肾脏状,属异形种子[6]
西洋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7]

研究历史

西洋参的发现与历史上的国际商贸活动密不可分。初期的西洋参商品是通过法国英国殖民地转运到东亚,而后销售给中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