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LC)来源于骨髓和脾脏,以后迁移到皮肤内,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在表皮棘细胞之间,亦可见于真皮、口腔黏膜、食管、淋巴结、胸腺及脾脏等处。它有树枝样的突起伸向邻近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上可以到达颗粒层,下可以至表皮和真皮交界的部位。

形态特点

  • 电镜下朗格罕斯细胞不含角蛋白丝及黑素小体,无桥粒结构,最重要的特点是胞质中有特征性的Birbeek颗粒(又称朗格罕斯颗粒)。细胞呈现代谢活跃的细胞结构特点,如胞核呈分叶状或弯曲,有较多的线粒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并有溶酶体。细胞吞噬作用,但吞噬能力比巨噬细胞弱。
  • 以2 000倍左右的条件观察,由于胞质中无角蛋白丝而显透明,与黑素细胞一样较易发现,但朗格罕斯细胞位于表皮中上部的棘细胞之间。以20 000倍以上的条件观察即可发现Birbeck颗粒。Birbeck颗粒多位于胞核凹陷附近的胞质内,长约150~300nm,宽约40 nm,呈杆状,中央有一细丝,其上有约6 nm的周期性横纹,有时可见杆的一端有突出的球形泡,呈现网球拍样的结构。目前认为Birbeck颗粒是朗格罕斯细胞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质膜内陷形成,是一种消化细胞外物质的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临床意义

  • 朗格汉斯细胞的表面标志与巨噬细胞颇相似,故朗格汉斯细胞是皮肤的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结合和处理侵入皮肤的抗原,并把抗原传送给T细胞,是皮肤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在接触性过敏、抗病毒感染、排斥异体移植组织及对表皮癌变细胞的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证实此种细胞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它与激素的代谢有关,可活化固醇类使之转变为维生素D类物质。
  • 朗格汉斯细胞并不长期固定在表皮内,而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携带抗原的朗格汉斯细胞进入淋巴管后即转变为面纱细胞,后者进入局部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后变成交错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