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故事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1]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蔺相如与廉颇同为重臣。蔺相如地位高于廉颇,引发了廉颇的不满。然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首要,对廉颇保持容忍与谦让。最终,廉颇深感愧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这就是将相和的佳话。[1]
在《将相和》的全文中,以蔺相如的行动作为贯穿始终的故事主线。该文分别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进行了详尽的叙述,高度赞扬了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国家利益的重视和对大局的全面考虑,同时也对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表示了赞赏。[2][3][1]
《将相和》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如戏剧、电影、电视等,进一步扩大了其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深厚影响力。[4][5][6]

人物介绍

廉颇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