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会盟事件
渑池之会又称“渑池之功”,[1]发生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a](公元前279年),是秦昭王嬴稷与赵惠文王赵何在渑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为改善两国关系举行的一次会盟事件。[2][4]
赵国经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力军力大增,与齐、秦呈三强并立之势。齐湣王田地在位时期,不顾各国反对吞并宋国。乐毅率赵、秦、燕、韩、魏五国之兵,攻破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齐国元气大伤,无力与秦国继续抗衡。[5][3]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秦国在破齐之后,转而将赵、魏、楚等国作为重点攻击目标。此后秦国多次出兵进攻赵国,夺取兹氏(今山西省汾阳市)、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等城,秦赵两国处于长期对抗状态。[4][3]在秦相魏冉的建议下,秦国改变策略,决定先行伐楚。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为避免赵国在秦国伐楚时发起进攻,秦昭王嬴稷约赵惠文王赵何在渑池举行会盟。[6][3]与此同时,赵国与秦国作战往往败多胜少。齐国将领田单复齐后,威胁着赵国后方。而赵惠文王亦有意通过进攻齐国,扩大赵国领土。[3][7][8]。在蔺相如等人的劝说之下,赵惠文王赵何决定前往渑池与秦国会盟。双方在渑池之会上明争暗斗,秦国始终无法居于上风。此后秦赵两国结盟,双方罢兵言和。[2][3]
秦赵结盟后,秦国得以集中力量大规模伐楚。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克楚国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楚顷襄王[]横被迫将国都迁往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楚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再对秦国构成威胁,加快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步伐。[3]与此同时,随着秦赵结盟,赵国西部边疆暂时得以稳定。但是此举也使得关东诸国削弱了对赵国的信任,打击了抗秦信心与决心,为日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陷入孤立埋下隐患。[9][10]历史学家林剑鸣评价:赵王敢于同秦王在渑池之会上对抗,一方面固然是蔺相如机智勇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秦国当时主要目的在于准备大举攻楚,而不愿同赵决裂。[3]

事件背景

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