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国将军,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1]
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形成对峙局面,廉颇命赵军坚守不出,秦赵两国长期对峙,赵国日渐消耗不起,国内矛盾剧增。秦国邯郸城内散步谣言,污蔑老将廉颇,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于是长平之战启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2]赵括接手赵国军队后,改变了廉颇的策略,转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假装战败,诱敌深入,吸引赵军到秦军营垒周围,切断赵军的后路,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2] 至九月,赵国士兵断绝口粮已经四十六天,困厄已极的赵军打算突围而逃。赵军轮番进攻了四、五次,仍不能冲出去。赵括派出精锐士兵并亲自披挂上阵率领这些部下与秦军搏杀,乱战中秦军射死了赵括。此战前后秦国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大败。[3]
赵括,成语“纸上谈兵”典故的来源。[1]长平之战的转折点,就是双方的换将,赵括的指挥使赵国主力尽失,随后河东太原上党地的丧失,奠定了秦东进的地缘优势。这一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秦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六国弱势以成。由秦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赵括之过失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是因为长平之战,不但是两个诸侯国的对战,它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间接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秦国,所以赵括的过失让人铭记千年。[4]

人物生平

长平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