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造成的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其他各种合法活动、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和降低海洋环境的质量等多方面影响的一种环境问题。[1]
海洋的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中,加之海岸曲折,使得水流交换不畅,造成海水的温度、pH 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危害海洋的生态平衡。目前,海洋污染的突出表现是石油污染、重金属以及放射性污染赤潮和海洋垃圾等方面,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1]
2003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起“海洋垃圾全球倡议〞,2009 年发布报告《海洋垃圾:一个全球挑战》,统计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世界资源研究所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世界上51%的近海生态环境系统因受到与开发有关活动而导致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影响而处于显著的退化危险之中,其中 34%的沿海地区正处于潜在恶化的高度危险中,17%处于中等危险中。[1]

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对海洋污染明确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其他各种合法活动、损害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和降低海洋环境的质量等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