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

中国圣人
儒家主要强调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为传续儒门道统的圣人之代表。而颜子孟子子思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只能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被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人。)
汉书”、“古今人表”将古人大分类成上中下三级,又细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中,上上为圣人,“古今人表”中第一位圣人是“太昊帝宓羲氏”,最后一位是“仲尼”、也就是孔子。
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老子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qiè]
后来道教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人或真人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期,墨子等哲学家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huì]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