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

隋朝时期的宰相、军事谋臣
[jiǒng](jiǒng)(541年—607年8月27日),是隋朝著名的宰相和军事谋臣。他的鲜卑名字是独孤颎,字昭玄,又名敏,自称渤海[tiáo](今河北景县东)人。高颎的父亲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杨坚周静帝大丞相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任命他为相府司录。相州总官尉迟迥起兵反叛,高颎请将兵平叛,自愿前往监军,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大破尉迟迥军。以功封柱国,升相府司马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旋拜左卫大将军。高颎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他是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功绩卓著。隋文帝有统一南北之志,高颎推荐贺若弼韩擒虎二将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作灭陈准备。隋开皇元年(581)九月,节度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两路隋军攻陈。二年春,陈宣帝卒,陈遣使请和,遂班师。三年,率军与诸将分道击突厥。五年,任左领军大将军。七年,隋灭后梁,奉命赴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安集其遗民,甚得人和。不久,向文帝献取陈方略。开皇八年(588年)隋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伐南陈,任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平南陈。然而,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大业三年(607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享年六十六岁。他的诸子遭到流放。高颎是一位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的影响力促使隋朝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法家”官员,取代了儒家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因避奸臣进谗而投奔北周,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其为僚佐,并赐姓独孤氏。在隋朝位居要职之后,又追赠高宾为礼部尚书、渤海公。
出生于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