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镇

台湾省屏东县辖镇
恒春镇位于台湾屏东县的最南部,背依中央山脉的南端,东邻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南邻巴士海峡,是台湾岛的南部门户,也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1]由于气候温暖,从前此地遍布蝴蝶兰,恒春的古名“琅峤”,就是排湾族语“兰花”的音译。

历史沿革

恒春镇原名“琅桥”,是高山族同胞聚居的“琅桥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钦差大臣沈葆桢督办军务,到此巡视时,发现此地未设防,考虑到此地位于台湾岛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时如春,故取名恒春,并单独设县。
恒春镇
光绪元年(1875)开始动工修筑恒春城,光绪五年(1879)建成,周长880丈,城基厚达2丈,有东南西北四门,城楼高1丈7尺,宽6丈9尺,威严耸立,成为台湾岛南部的门户。日本侵略者占据时期,恒春隶属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46年设恒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