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

唐玄宗第十六子
[lín](?~757年),本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唐肃宗李亨的弟弟,母亲为郭顺仪,开元十三年(725)被封为永王。[1][2][3]
李璘生母早逝,由其皇兄李亨抚养长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但仅是遥领而已,并非真的赴任。直到长安陷落,唐玄宗仓皇逃蜀,走到汉中,李璘才真正赴任。此时的唐玄宗并不清楚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他认为自己坐镇蜀地指挥全国平叛,肯定会因消息滞后而贻误战机。诸子赴任节度使当然提高了各地抗击叛军的主动性和机动性,但无疑也加大了诸侯割据的风险性。李璘被任命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今湖北荆州)大都督,坐镇江陵。李璘按照唐玄宗分置制诏的意图,迅速成长为长江流域一支巨大的政治力量,这对于新登基的李亨来说,是巨大的威胁。李亨命令李璘回到成都侍奉玄宗,被李璘拒绝。李璘没有听从唐肃宗的调派回到四川,于是李亨就任命高适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带军讨伐李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永王李璘的军队就被消灭了,李璘也被杀死。[2][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其母顺仪郭氏,是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幼年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李亨亲自抚养。李亨亲爱有加,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李璘年长后,聪明好学,容貌很丑,颈偏而不能正面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