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郡

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郡
黔中郡是战国时期楚国初置的郡,后被秦朝并入“三十六郡”之列。该郡的郡治黔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城西的黔城。据《史记正义》和《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六》记载,秦黔中郡故郡城在[yuán]陵县西二十里,而《括地志》则称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西二十里。楚黔中郡的故城则在辰州西二十里,皆盘瓠之后。战国楚置黔中郡,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后地入秦。治所在汉代武陵郡郡治临沅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一说汉代武陵郡义陵县(今溆浦县),一说治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西南)。辖境扩大,有今湖南省沅江、澧水流域,湖北省清江流域,重庆市黔江流域和贵州省东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为武陵郡。[1][2][3]

历史沿革

郡设之初,为战国时期楚国首置“黔中郡”。战国后期,秦灭楚后,秦国将楚国的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新的黔中郡,郡治在原巫郡所在地(今湖南怀化市以南40公里的黔城),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川、黔区域,但不包括沅陵和常德。西汉时期黔中郡改为武陵郡,包括常德和沅陵。唐曾以黔州为黔中郡。战国时期楚国于公元前361年以前就已经设立黔中郡,位于巴郡以南,与汉中郡、巴郡一起构成楚国西部边界。公元前280年秦国派大将司马错陇西南下秦国蜀郡,再沿着沅江上游支流[]水攻打楚黔中郡,但楚国此后又收复黔中郡。公元前277年秦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再攻黔中郡,他们从蜀郡出发沿着沅江上游清水江东进,首先攻占清水江流域的巫郡,然后占领黔中郡和江南,将这三个区域合并成秦黔中郡。但楚国于公元前276年收复江南,秦黔中郡只剩下原楚国的黔中郡和巫郡,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传统认为黔中郡郡治湖南省沅陵县,但是20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表明沅陵、常德并不属于黔中郡而属于洞庭郡。近年研究发现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可能才是楚国黔中郡和秦国黔中郡的郡治。
黔中郡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