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

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张瑞图(1570~1644年),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字长公、无画,一字果亭,号二水、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瑞图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去世,享年74岁。[1][2][3]
张瑞图早时从事儒业,家贫。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张瑞图考中进士,殿试第三名,初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詹事府少詹事。天启六年(1626年),张瑞图迁礼部侍郎,是年秋,与平湖施凤来同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张瑞图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继而遁迹江南,隐于晋江青阳里白毫庵。[1][2][4]
张瑞图善画山水,尤工书,以“金刚杵”笔法著称于世;受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影响,作品苍劲有力,略参宋人。张瑞图画名既高,书名尤著;特别擅长行草,气魄宏大,笔势雄伟。张瑞图的书法与钟繇王羲之等人不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张瑞图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也是断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1][2][4]

人物生平

寒门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