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鉴

汤垕所著图书
画鉴是一部绘画鉴评著作,又名《古今画鉴》。作者是汤垕(hòu)。

内容简介

中国画品评著作。一名《古今画鉴》。元汤[chuí]著。一卷。其论述分为吴画、晋画、六朝画、唐画、五代画、宋画、金画、元画等,评论各家画迹,有独特见解。后附《杂论》一卷,略述鉴赏收藏等问题。
其中元画仅列龚开陈琳二家,外国画仅高昌、高丽二则,其中大部分篇幅论唐宋画,金元画家附于宋后。书中以鉴别画迹真伪为主,并评论各家所作的笔墨气韵,大体与米芾画史》相似。附《杂论》一卷,对理论问题有所阐发,亦涉及鉴赏、收藏等方面。《画鉴》对古人笔墨特点常有精到见解。如谓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并从鉴别真伪角度提出吴道子早年常摹古画,“位置笔意,大能仿佛,宣和绍兴便题作真迹,览者不可不察也”。在指出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同时,并论“吴装”“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的特点,及李公麟前后画风之变等,都能洞察就里。论山水画中李思训父子、王维王洽董源巨然郭熙米芾父子等,均寥寥数语就道出各人笔墨、风格特点,尤其是“董源得山之神气,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为论画者所重。《画鉴》所附的《杂论》,对传统的形神理论有进一步阐发。汤[hòu]就“观画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传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若观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游戏翰墨,高人胜土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先观天真,次观意趣,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之。”所突出的是气韵、笔意、兴寄、天真,而将形似置于末位扛甚至认为“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今人鉴赏法先求形似,次及事实“殊非”。为此,他欣赏的是“笔墨草草,神气然”之作,认为画仕女在于意态而非外貌、装饰。由于重神似而轻形似,所以汤垕苏轼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yān]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极为赞赏。这些看法,是宋代欧阳修、苏陈师道黄庭坚等人论画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更是赵孟頫倡“古意”的具体化,对后来明清文人画论颇有影响,对改变南宋院画风格的精谨、工细有一定作用。但是,汤垕将神韵气象与形似位置对立起来,并一味强调花卉“至清”,应“以意写之,初不在形似”,也是过于绝对化,在理论上开某些明清文人画家只讲笔墨趣味、不求形似先河。[1]
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