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

一般是指家蚕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世代
春蚕,即春季饲养的家蚕,一般是指家蚕(Bombyx mori)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世代,时间多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4]家蚕是蚕蛾科家蚕蛾属的一种昆虫,主要用于生产蚕丝,是世界上产丝规模最大的昆虫之一。依据家蚕生长世代的不同,其被分为不同类型,而在一年两代的家蚕中,业内一般将第一代称为“春蚕”。春蚕的主要寄主是桑,主要生长在中国江苏浙江地区,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1][2]
春蚕的生命周期约为25-26天,它们经历了完全的变态和发育,有四个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2][5]春蚕幼虫体态粗壮,呈圆筒形,体长差异较大,短至9mm,长至70mm,一般为40-60mm,体色一般为白色型或乳黄色型。[2]它们主要以桑叶为食,是一类典型的寡食昆虫。[6]
春蚕饲养量较多,约占中国家蚕年总饲养量的38%以上。饲养过程中,宜选用多丝量家蚕品种,幼虫需一般经过5龄发育,食桑量多,产丝量高,蚕茧品质好、产量稳。[4]春蚕的驯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蚕业也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7]除传统产品领域外,随着科技发展,蚕业在医疗美容、护肤保健、丝绸医药、食品等新兴领域也得到多元化开发,[8]春蚕不止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也有一定食用和药用价值。而在5000多年的中华养蚕史中,春蚕的形象也出现在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9][10]

驯养历史

家蚕的驯化是农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养蚕业已有近 7000 年的历史。过去,家蚕的野生祖先是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为学界早期的共识, 但21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又从染色体水平和DNA序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而不是日本野桑蚕,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观点在学界也达成了共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