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

清末官吏,著有抗法日记《请缨日记》
唐景[sōng](1841年~1903年),字维卿,广西桂林灌阳人,清末官吏,曾在抗法战争中取得多次胜利,著有抗法日记《请缨日记》。[1][2][3]
唐景崧出生在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的书香世家,于1865年考中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光绪年间,唐景崧与他的两位弟弟先后考中进士、入翰林,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同胞三翰林”的佳话。[1][2]1882年,唐景崧自请赴越南联络黑旗军抗击法军,后于1883年参与指挥了越南河内、山西两大战役,取得了“纸桥大捷”,因功被清廷赏予四品官衔。[1][2]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唐景崧在援越桂军、滇军、黑旗军和抗法越军之间做协调工作。此外,唐景崧率领景字营投身战斗,取得了临洮大捷和宣光大捷。[1][2]1891年,唐景崧被提升为台湾布政使,主管台湾省的民政、赋税等,后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个月后任台湾巡抚一职。[1][2]1895年,中日缔结《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字前后曾七次上奏清廷,希望清廷收回成命,悔约再战,保住台湾。[1][2]同年5月,为抵抗日本侵占,“台湾民主国”在台北成立,唐景崧为大总统,取国号“永清”。6月,唐景崧在台湾基隆南端的狮球岭失守后逃回大陆,在桂林闲居,不再出仕做官。[1][2]
1897年,唐景崧在康有为至桂林讲学期间宣传他的维新思想,并为他出资创办了《广仁报》。1899年,唐景崧受聘担任桂林体用学堂中文总教习,期间培养了马君武邓家彦等著名人物。[1][2]此外,回到桂林的七年间,唐景崧热心于戏曲革新,共编撰40多个曲剧,以红楼梦题材影响最大,著有剧目《看棋亭杂剧》。[1][2]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