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万太郎

桥本万太郎
桥本万太郎(Hashimoto Mantarō,1932年11月26日 - 1987年6月7日),日本著名的中国语言学家,以倡导语言地理学、语言类型学以及研究中国方言中不同地域特征(如声调区别)如何反映与其他语系接触而闻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语及其方言,以及八思巴西夏、东干等语言文字。他的研究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东亚语言学家中。

人物经历

桥本万太郎(Hashimoto Mantaro, 1932年11月26日—1987年6月7日)是一位出生于群马县的日本学者。1955年,他从东京大学获得中国文学学士学位,并开始研究生学习,但在1960年退出了博士课程。他曾师从服部四郎和河野六郎等学者,激发了研究语言学的兴趣,并掌握了语言描写的方法。1962年,在东京大学研究院,人文学研究科,中国语文学系修完博士课程。随后前往美国,在伊利诺斯大学英语系任职,次年转至俄亥俄州立大学。1965年,取得博士学位(指导老师王士元,论文为古汉语音韵),并与同门师妹余霭芹结婚。1966年至1969年,他曾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大阪市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1970年,桥本成为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助理教授,1973年晋升为教授,并在此后的余生中一直在该校任教。他的妻子岳池安妮(Anne Oi-kan Yue-Hashimoto)目前是华盛顿大学中国语言和语言学名誉教授。1987年因胃癌在日本逝世。

研究方向

桥本万太郎主要致力于对《文海》《同音》等西夏字典的语音研究上,曾先后在朝鲜半岛香港尼泊尔中亚等地考察亚洲语言,逐渐形成了他对亚洲语言地理类型演变的思想。他的见解集中体现在《语言地理类型论》一书中。此书关于地域语言学和汉语的构想,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力图以地理型的观点,解释汉语诸方言的差异和调值的分布。他分析了中国北部和南部的方言,发现随着在中国向北的旅行,中国方言开始更像其边界的阿尔泰语言。相反,随着在中国向南的旅行,这些方言开始更像其边界的南亚语系语言。例如,北部方言相对较少的声调区别和更多的多音节词,而南部方言则具有复杂的声调系统和更多的单音节词。北部方言的句法结构通常为主-宾-谓,而南部方言为主-谓-宾。在北部方言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词的顺序相反,而在南部方言中则相反。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令中国学者赞叹不已,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