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发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
胃癌(英文:gastric cancer)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3]
目前尚不清楚导致胃癌的原因,但大多数胃癌都始于胃黏膜出现损伤。[4]胃癌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3]
按病情发展时期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大多无明显症状体征,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疼痛。[3]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胃溃疡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食欲减退、黑便等。[5]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5]早期胃癌无淋巴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无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为中晚期,5年生存率(经过治疗后,能够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率)约为7%~34%。[3]
2014年WHO癌症报告显示60%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胃癌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为高发区。[3]2020年,胃癌在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中排第五位。[6]根据2020年中国数据报道,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