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卓琴

弦乐器
班卓琴(Banjo)是一种源自非洲的乐器,又称五弦琴或斑鸠琴。主流的班卓琴为五根弦,上部的形状像吉他,下部的形状像铃鼓,用手指或拨子弹奏。[1]
班卓琴最初是由非洲黑人的民族弹拨乐器banzas、banjars、banias、bangoes发展而来。17世纪奴隶买卖盛行的时代,班卓琴被黑奴引进新大陆,后来从南方的种植园渐渐传至美国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来。[2]较早的班卓琴,制造简单。圆形琴身用几块葫芦果壳并成,蒙上羊皮纸或兽皮。长长的琴颈上没有档子或指格,颈端较为宽阔,以容琴[zhěn][1]沃克斯威廉曾在4弦班卓琴的基础上附加了第5根拇指弹拨弦,更确切的说法是低音弦,这一发明创造使班卓琴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旋律与和声变化。在沃克斯威廉的艺术生涯中,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在向世界推广他的5弦班卓琴,更多的人在他的巡演中学会了班卓琴的演奏。大约在1890至1930年间,各地纷纷成立班卓琴、曼多林吉他俱乐部,组织起有上述乐器的乐队,这一风尚盛行了许多年,出现了由上述乐器演奏的许多进行曲、雷格乐曲和根据流行音乐改编的乐曲。[3]

外形特征

最早的班卓琴,制造简单。圆形琴身用几块葫芦果壳并成,蒙上羊皮纸或兽皮。长长的琴颈上没有档子或指格,颈端较为宽阔,以容琴轸。四根弦线系于琴身下端。
从较早时期起,班卓琴上附加了一根“拇指弦”,称为高音弦,用来弹奏旋律,其余四根弦则用来提供简单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