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铃

起源于意大利的弹拨乐器
曼陀铃(Mandolin)是弹拨乐器,又称曼陀林、曼多林、曼德琳,流行于意大利南部、欧美及亚洲各国,是琉特琴的变体。[1][2]
曼陀铃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意大利,在18世纪中期的那不勒斯出现现代曼陀铃雏形。[3]19世纪下半叶,曼陀铃开始向世界各地发展,19世纪起流行于西欧各国,后传入美洲[3][4]之后,美国人奥维尔·吉布森(Orville Gibson)发明拱顶曼陀铃。[5]20世纪初,曼陀铃被广泛用于凯尔特、蓝草、爵士和古典音乐中。[4]
曼陀铃意大利原文“Mandolino”,意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2]曼陀铃由琴头、琴颈、琴体、调音弦钮、弦枕、弦品等组成,其全长约40厘米,共有八根弦,两弦一对分为四组。调音法和小提琴相同,采取五度定弦为G3-D4-A4-E5。[1][2]曼陀铃家族包括极高音曼陀铃,高音、中音和次中音曼陀铃,以及低音和倍低音曼陀铃,其变体包括爱尔兰布祖基琴、班杜拉、康奇罗等。[2]曼陀铃的声音如银铃滚动般清脆美妙,古典味道浓厚,通常采用拨子或拨片独奏,其特点是需快速反复弹奏,以震音方式保持音响的持续。[2][4]曼陀铃演奏的代表人物包括意大利作曲家拉斐尔·卡莱斯(Raffaele Calace)、“蓝草之父”比尔·蒙罗(Bill Monroe)等,其经典作品则有《G大调双曼陀铃协奏曲》等。[2][4][6]

命名

曼陀铃在H-S系统中乐器分类编号是321.321-6,即琉特属短颈碗形琉特拨弦乐器。或321.322-6,即短颈平背箱式琉特拨弦乐器。曼陀铃又称为“曼陀林”“曼多林”“曼德琳”,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原文“Mandolino”,意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2]由于最初曼陀铃是用一种叫做“曼陀拉”的杏树木制成,故也被称为“曼陀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