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编写史书
《广艺舟双[]》,又名《书镜》,近代书法论著。为康有为所著,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从问世的那一年起,它就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注意。从思想性上说,《广艺舟双楫》也的确表现了康有为抛弃陈习、另辟蹊径的进取精神。

创作背景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僚地主的大家庭中,从小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他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打下了中国传统的学问基础,但是他喜欢杂览群书,写气势纵横豪放的诗文,而对于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却很厌恶。康有为的家乡在广东南海县,位于珠江三角洲富饶的平原中,资本主义萌芽生长较快,又较早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康有为十九岁时,到九江礼山草堂从学于著名学者朱次琦,接受“济人经世”的实学,这对后来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国家和民族遭到厄时,他对传统的封建文化产生了怀疑。
年轻的康有为苦苦地思索着,探求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1879年,他在家乡西樵山结识了张鼎华,他俩“过从累年,谈学最多,博闻妙解,相得至深。”在张鼎华的指引下,康有为开始接解到近代的改良思想,了解“京朝风气,近时人才及各种新书”,逐渐打开了眼界。同时,他又去了香港,看到了英国人治理的法度,很受启发,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加优越。从此大购西书,大讲西学,开始了他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漫漫求索之路,也正是从此,他对中国的旧文化和旧风俗也日益厌弃了。他在家乡创办了“不裹足会”,制定会章条例,发动亲友参加,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对封建和传统陋俗进行冲击。
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使康有为受到很大刺激,经过长期探索,开始形成资产阶级改良的思想体系,“吾既闻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应顺天乡试,这是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他以布衣身份向清朝皇帝上书,被顽固派礼部侍郎许应?癸、李文田等阻隔,未能上达。但是,他在书中所提出的“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却引起了顽固派的极大不满。康有为的书稿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扔下的一块大石,在朝野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时“谣谗高涨”。康有为非常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