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摇

西汉时期的东海王
顾摇,得姓始祖 顾摇。为越王勾践七代孙。

顾姓始祖

上古时代大禹死后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夏帝少康后来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在该地建立了越国春秋末年时,越国常与吴国发生战争,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灭掉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最终战胜吴国并成为霸主。经秦至汉,下传勾践七世孙 曾担任过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闽越首领,因助汉灭项羽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受封为 东海王。后来摇封自己的儿子为 顾余侯,子孙留居会稽,其支庶子孙以封爵为氏,称 顾姓。他们尊 顾摇顾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综上所述,顾姓分为两支: 一为 北顾(指发祥于河南范县顾伯后裔),一为 南顾(指发祥于浙江绍兴顾摇后裔),顾姓在得姓以后,北顾发展不及 南顾春秋战国时期,两支 顾姓发展缓慢。有资料表明,南顾得姓后不久就成为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 合称为 会稽四姓。汉时,有会稽大孝子 顾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时,会稽人 顾欢是著名征士,其子孙后迁金华,又由金华迁居天台,发展成为强宗大姓。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皆是由他而来。由于 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也被当作 顾姓的著名 郡望之一。此外,这支 顾姓中后来又有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在当地迅猛发展,武陵也因此被尊为 顾姓的另一大 郡望三国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官职调迁,避兵火之乱等原因,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播迁。明初洪武年间,顾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有资料表明,明代中叶时,顾姓不仅分布于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 顾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叶时,有闽粤之 顾姓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则有不少江浙 顾姓人随往。但是,综观 顾姓家族史,从古至今,顾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却一直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如今,顾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等省为多,上述两省之 顾姓约占全国汉族 顾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