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

先秦时期的部落名称
闽越是中国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建立于公元前334年,是先秦时期的部落名称,属于百越的其中一支。闽越部落是汉族先民之一,也是闽越国的前身。在远古时代,福建已有人类居住,这些原始人类在距今3000年以前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闽文化。到了周朝,形成七个大部落,史称“七闽”。与“闽越”部落关系较密切的是附近的北面于越部落,与西南面的南粤部落也偶有联系。在中国战国时期,越国主要势力被楚国所灭,于越人外迁至闽中地区,与当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于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闽越人。闽越王无诸定都于东冶(今福州),后东越王余善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部的兴田镇)所建的其中一个王城。闽越国的存在时间大致上在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11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方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在汉朝时期被并入汉帝国

考古发现

根据三明万寿岩灵峰洞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漳州清流、三明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化石、人工石铺地面等,证明福建早在18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创造出远古文明。当时的原始人类,大多选择靠近江河两岸的台地和滨海的丘陵上居住。考古发现证明,大约在5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在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流域和边海岛屿地区。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时代的文化比较,既有一些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闽越
福建原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内容看,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渔猎、采集与农业经济结合,形成多形态的经济结构,可以为原始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促进人体成长发育;二是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根据考古的发现,福建原始人类除从事农业、渔猎外,还从事手工业劳动,主要有陶瓷业、纺织业和造船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不利于交换经济的发展;三是锄耕农业获得高度发展,却始终没有向犁耕农业过渡,而且畜牧业也不发达,社会前进步伐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