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辛

中国作曲家,被称为“歌仙”
陈歌辛(1914—1961),原名陈昌寿,别名林牧。出生于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人,中国作曲家,人称“歌仙”。[1][2]
陈歌辛毕业于格致中学,后在上海的一些中学教授音乐,同时创作歌曲。1938年,他担任中法剧专音乐教授,并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当局逮捕,经历了三个月的酷刑折磨后被释放。在1943年,陈歌辛加入了汪精卫汉奸政府直属的“华影”音乐部工作,期间创作了一些为日本侵略者唱赞歌的内容。1945年3月,他为日军神风突击队军歌谱曲。1946年,陈歌辛创作了著名的歌曲《夜上海》。1950年,他回到上海,担任昆仑电影制片厂的作曲。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陈歌辛被打倒,并被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最终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死于当地。1979年,陈歌辛获得平反。[3][4]
陈歌辛的歌曲创作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他200多首传世歌曲中,曲式结构以带再现的二段体,带再现的三段体回旋曲式,单乐段,单二段等为主;调式类型主要有大调,小调及民族音调和西洋音调相混合的混合调式。[7]陈歌辛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黎锦晖等人在创作方面的经验,又根据当时实际环境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在中国流行歌曲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歌辛的众多作品,不但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且对周边地区的音乐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8]

人物经历

陈歌辛毕业于格致中学,曾短暂跟随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声乐、钢琴、作曲和指挥。之后,他在上海的一些中学教授音乐,并创作歌曲。1934年,陈歌辛与金娇丽结为夫妻。[4]1935年,陈歌辛不但在中学担任音乐教师,而且在上海乐剧训练所教授音乐,培养音乐人才。这一年他尝试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陈歌辛作曲并任指挥。[9][10]1938年,他成为中法剧专的音乐教授,并与张昊、铁铮、郑守燕等人合作创办了“歌咏指挥训练班”,谱写了一些抗战歌曲。[4]同年,陈歌辛与扬帆合作,为新华影业公司的电影《儿女英雄传》作曲,并译配了《伏尔加船夫曲》《快乐的风》等。他还与姜椿芳合作译配了《三个坦克车手》《快乐的人们》《夜莺曲》《快跑,我的小黑马》《假如明天战争》等苏联歌曲。陈歌辛还邀请王黎明、马铁飞、马剑华、范正国、陈洛、吴桐等人筹办了“实验音乐社”,传播抗日救亡歌曲以及各种进步歌曲,先后参加者约二三百人,大都为歌咏积极分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