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椿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
姜椿芳(1912年7月28日-1987年12月17日),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文化界的前辈,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责任和良知的代表。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学养宏富、虚怀若谷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谦谦君子的儒家风范,令人敬仰,成为后人缅怀的对象。姜椿芳曾担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常委、文化组组长,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此外,他还长期参加社会活动,担任中国地名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庆龄基金理事、全国术语标准化委员会顾问、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梅兰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姜椿芳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包括《列宁在十月》《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和《俄罗斯问题》。

生平简介

姜椿芳(1912-1987),革命文化战士;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新中国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事业、外语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首倡者之一和第一任总编辑;华东革命大学附属上海俄文学校校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
姜椿芳,别名椒山,笔名有林陵、什之、厚非、江水、叔[mào]、侯飞筠、蠢仿、绿波、常江、少农、江鸥、贺青等20多个。姜椿芳1912年7月28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县西横林(今常州市钟楼区西林),父亲姜岳安是个小店员,母亲张长生,无业。一家三口凭姜岳安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1928年,姜椿芳的大伯从哈尔滨回到常州,说哈尔滨生计好,姜岳安可以找到工作,姜椿芳也可以在哈尔滨学俄文,然后考入由中苏共同经营的、待遇优厚的中东铁路工作。于是,姜家三口北上来到哈尔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哈尔滨英吉利亚细亚通讯社俄文翻译。1936年到上海后,任中共上海局文委文化总支部书记、《时代》周刊主编。1945年任时代出版社社长。
上海解放后,先后任军管会文管会剧艺室主任,市文化局对外联络处处长。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创办上海俄文学校,任校长、党委书记。曾领导参加《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和中央文件俄文版的翻译编辑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入狱近七年。1975年出狱。1978年,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副主任、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顾问。倡导编译《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还被聘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委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