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珠囊

唐代佚名所著的道教类书籍
三洞珠囊是道教类书。该书始见于《太平御览》引道书目著录,不题撰人、卷数。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残缺甚多,仅为十卷。署题“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王悬河为唐高宗武后时道士,弘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684年1月15日)于成都建有《道藏经序碑》二通。而书中引录唐代续成的《本际经》、新传的《海空经》和高宗时人尹文操所撰《老君圣纪》,称《庄子》为《南华论》而不名“经”,且不避唐讳,可知该书当编定于武周时期。《三洞珠囊》道藏本卷次非其旧,分三十五品,按品辑录诸家之文,内容涉及仙真神话、道士业迹、斋戒醮仪、服食养生、修炼禁忌、道教名数、天地时空、劫运仙相、神仙位籍等方面。是研究唐初以前道教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正统道藏》太平部又收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四卷,亦题“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有《仙观》《楼阁》《仙房》《宝台》《琼室》《宅宇灵庙》诸品,其性质、体例等与《三洞珠囊》完全一致,是否为《三洞珠囊》之一部分,待考。

内容简介

《三洞珠囊》,题“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道教类书。该书辑录二百一十二种三洞道书精要,故名《三洞珠囊》。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命通道观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王延撰《三洞珠囊》七卷,已佚。王悬河晚于王延,为唐道士,但其生平无记载,所撰书名则与前者同。《宋史·艺文志》神仙类、《通志略》诸子类道家均著录为三十卷,今《正统道藏》太平部分为十卷三十品。内容多系古代神话故事及南北朝以前道士事迹。也有关于内外丹和斋仪戒律等的辑录。该书保留了不少已佚失的道书,为研究唐以前道教史的重要文献。《三洞珠囊》今仅存道藏本,篇幅虽少,但摘引道书却多达百六十种左右,其中有不少为早已散佚之书,故史料价值较高。

主要特点

《三洞珠囊》的主要特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