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主编史籍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主编的史籍。《新学伪经考》自光绪十七年(1891)刊板行世,因观点过于新奇,初阅者大多“惊诧不已”,守旧者更痛斥“离经畔道”。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七月,《新学伪经考》突遭御史参奏,要求销毁书籍、惩治作者,当天谕令两广总督李瀚章查办,但数月之后便大事化小,仅以饬令作者自行毁板结案。[1]
《新学伪经考》共508页,后由朱维铮校注。《新学伪经考》是晚清维新领袖康有为的重要作品,极具历史意义,但从学术角度而言,此书缺陷颇多;本书以一九一七年万木草堂重刻本为底本,并与原刊本对校;《新学伪经考》原著全部引文,均经覆核。《新学伪经考》校勘所见[chuǎn]误及作者修改原文处,已知转引他书而不言所本处,底本与原刊本相异而文意有别处,均以边注形式出校记指出。[2]
《新学伪经考》撰写的时代背景为:十九世纪后半叶,清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呈现为空前激化的状态。身处动荡的局势中,目睹山河破碎的景象,作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的康有为,对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做了深入的思考,便写出了这一书。《新学伪经考》以历史考证的方式,力辩秦始皇焚书并没有烧毁官府博士所藏六经,西汉立于学官的今文经都是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东汉时刘[xīn]所争请立于学官的古文经《周礼》《逸礼》《毛诗》《左氏春秋》《易经》《书经》等均系伪造,故称“伪经”;刘歆伪造古文经书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制造理论根据,淹没了孔子“微言大义”的精神,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没关系,应该称为新学。《新学伪经考》意在引导知识分子怀疑古代典籍,在思想上打破泥古守旧,在学术上推翻古文经学的“述而不作”,在政治上打击顽固派的“恪守古训”,为变法制造舆论,在当时有很大影响。[3]

内容简介

《新学伪经考》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