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

北宋大臣
冯京(1021~1094),字当世,北宋宜州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任职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即副宰相。[1][2]
天禧五年(1021),冯京生于宜州龙水(今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状元湾村)。从小聪颖非凡,好学上进。十五岁随父游学四方,所到过的地方都有他的“读书台”“读书堂”等等。庆历八年(1048),冯京乡举、礼部以至廷试时皆中第一,连中“三元”,时称“冯三元”。冯京在礼部会试时作《无逸为元龟》,殿试作《盖轮象天地》,两赋清婉浏亮,典丽[suì]密,被当时的人们当作范文。冯京先为将作监承,通判荆南军府事,后为龙图阁侍制、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安抚陕西。端明殷学士,知太原府御史中丞,直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掌管国家军政大权。元丰四年(1081年)正月,年逾花甲的冯京被解除枢密使,光荣告归。绍圣元年(1094)四月初三日,冯京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著有《潜山文集》和大量奏议、诗文。冯京逝后被追赠司徒,溢“文简”。[3][1]
冯京才高八斗,性格刚直。一不攀龙附凤,二不阿谀权贵。冯京每到一任,都十分体察民情。冯京临事果决,但凡各县有公事,立即处理,从不拖延,拥有很高的威望。神宗时,冯京以远大的政治眼光,从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考虑,做出了安抚西蕃的决策,为边地安定、民族团结立下了汗马功劳。[1]

人物生平

1021年,生于宜山龙水。15岁随父母迁居藤州几年后,又落籍鄂州。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